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正式閉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及2022年的主要工作目標包括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尤其是要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等。
作為持續推進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的“先鋒”,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汽車界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均圍繞著汽車產業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議題,提出了多項建議舉措。
能源基金會中國交通項目高級項目主任龔慧明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降低碳排放,并非意味著要“勒緊褲腰帶”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而是要以技術突破為基礎,實現能源的轉型。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在眾多行業當中,汽車行業是具備技術突破可能性最大的行業之一。
降低汽車業碳排放要以技術先行
2020年,我國明確提出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隨后,為踐行上述目標,國家又分別出臺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份頂層設計文件。
業內普遍認為,“雙碳”目標的確立,為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注入了新動能,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板塊,有望在“雙碳”背景下實現進一步的規模擴張。
龔慧明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碳達峰的角度來說,有很多途徑和手段可以推進目標的如期實現,包括公共交通的轉型、能耗目標考核的不斷趨嚴等等。但從碳中和的角度來說,必須要通過技術突破來降低碳排放,甚至實現零排放。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是節能減排技術突破的高地,其大規模的應用和發展,將進一步的推動汽車與交通領域的綠色發展。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建議道,有必要建立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評價技術能力與體系,同時建議建立汽車低碳技術孵化機制,對低碳環保材料技術給予重點扶持,推動汽車低碳技術示范項目快速落地。
需正視碳交易市場的價值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汽車界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呼吁要進一步明確汽車行業的“碳中和”路線圖。
陳虹表示,目前,我國在國家層面尚缺少對汽車行業落實“雙碳”目標的專項規劃,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也存在不完善之處。在他看來,汽車行業要堅定不移地走低碳化道路,不僅需要推出新能源產品,更需要從原材料、生產、使用等全產業鏈進行低碳化,而這就需要完善的標準法規引導,以及大量的資金與技術投入。
因此,他建議出臺汽車行業低碳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盡快明確汽車行業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的產業實施路線圖,加快推進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也認為,目前,為確保實現“雙碳”目標,國家將發電、石化、鋼鐵、有色等行業納入碳排放管理的重點對象,通過全國碳交易安排的市場化手段,使企業履行碳排放的義務,但聚焦到汽車產業,還缺少這方面的統籌規劃。
對于汽車界代表委員的積極呼吁,龔慧明表示,與鋼鐵、有色等行業相比,汽車產業在生產制造方面的碳排放確實要低很多,但從使用環節來看,汽車與交通行業的碳排放也是比較突出的。目前,圍繞著汽車與交通行業的減排規劃,行業主管部門已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對于汽車企業而言,無需過于迷茫,眼下最核心的工作,是如何通過技術的突破、產品的升級來實現汽車從生產環節到使用環節的全生命周期節能減排。
同時,龔慧明也指出,對于車企而言,也可以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從供應鏈的層面降低碳排放。
此外,也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將新能源汽車納入碳交易管理中。尹同躍表示,目前汽車行業因制造環節碳排放較少,未被納入碳排放管理重點行業。建議通過碳交易手段積極鼓勵行業車廠轉型新能源車生產,建議擴大碳交易行業范圍,讓汽車企業參與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
全國人大代表、哪吒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方運舟也建議,要推動新能源汽車、儲能產品參與全國碳交易市場交易。
龔慧明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碳交易市場作為一個市場化的工具,對于推動企業積極參與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是有積極意義的。對于那些生產大排放運輸車輛、貨車、卡車等的車企而言,讓他們積極參與到碳交易的市場中,會產生較大的價值。
在他看來,不同的車企參與到碳交易市場所產生的實際影響和價值是有區別的,總體上還是要讓汽車看到碳交易市場的積極作用和價值,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