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第44個植樹節。亳州市譙城區生態環境分局以植樹節為契機,在更廣的范圍內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宣揚生態環保意識,讓綠色的“理念”和“意識”更深入人心,更是為“碳中和”貢獻力量。
據調查研究發現,一棵樹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5—10公斤,一畝森林一年可吸收粉塵20~60噸,1萬畝林地的蓄水能力,相當于一座100萬立方米的水庫。
植樹造林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治本之舉,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舉措,是通往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近年來,中國國土綠化取得重要進展,“十三五”期間,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6%,增長到目前的23.04%。
同時大規模植樹造林不僅起到防風固沙、保水固土、優化生態環境的作用,還為眾多物種提供了生存空間,使珍稀候鳥和珍稀物種生境得到有效恢復,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植樹造林是增加森林碳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目前,中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儲量超過2億噸。
中國將進一步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統治理思想,牢牢把握使命引領與問題導向相統一,統籌國土綠化建設和氣候變化目標,推進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提升植樹造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價值,助力我國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
(作者:亳州市譙城區生態環境分局 趙想)